在人生的潮流中,我們永遠都不確定下一個停泊的港口會在何處,有時候只是恰巧我們到了,所以不得不留下,而那些我們揮手道別的地方,可能一直存在著想念我們的人。
  是的,當往前走的時候,我們想起了與我們分離的人,才瞭解有時只是命運讓我們放了手。我們必須記得,所有過去的遺憾,都是為了成全美好的未來,唯有如此,離別才不會僅存憂傷。
  曉涵,
上次的信函裡我提到「人生的圓滿端賴明瞭痛苦的意義所在」,這次我想聊聊為什麼有些人能獲致圓滿?! 我想那是因為他們面對痛苦的方式不同。
  每一種痛苦都是模糊的訊號,它可能產生好的結果,也可能導致壞的結果,譬如說我們的憂慮可能會加速恐慌,但也有可能使我們針對出錯的原因快速做出精確的分析,進而調整步伐,譬如:強迫症患者不斷洗手以去除不安全或骯髒的感覺(消極的作為),有人擔心家裡著火,買了一些滅火器材以及自動偵測煙的儀器(積極的作為);不同的人對於不公平的感覺所產生的結果可能不同,有可能演變成恨意但也有可能被轉變成自我提升的可能,像有的小孩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注,就飆車離家,但也有小孩則努力於課業拿第一以爭寵;嫉妒帶來苦楚,但也可能促成和對手一較高下的決心,例如愛情中的醋意可能讓人殺人犯火,但也有可能讓人願意改變自己的穿著打扮變得更亮麗。
  我們的思考模式決定了我們的態度,我們的心境同樣也影響我們的態度,以及面對世界的方式。
在處理思考與態度方面,我覺得面對工作比面對愛情來得容易,譬如「憂慮」這件事,憂慮工作,總可以找到一些解決的策略,然而憂慮愛情,就未必會有解答,也許是因為愛情面對的是人最私密的情慾,也或許是愛情的本質是佔有。所以,法國哲學家蒙田在「隨筆集」提到,「對於無法避免的,我們必須學著承受。 我們的生命就像世界的和聲,是由不協調和各種不同的音調組合而成。」 我記得施明德先生也曾說過他的逆境哲學:「『失』時,應努力去發展發掘『得』在何處? 並努力享有它、利用它。 」我也很喜歡他說的另一段話:「每當我遇到事情,我先將事情歸類,釐清它是問題還是困擾。什麼是問題呢?就是現有的條件可以處理或解決的事情叫做問題:什麼是困擾呢?就是現有的條件無法處理或解決的事情叫做困擾。若是困擾,現在硬要解決,就只會造成鑽牛角尖、造成自己苦惱。」這句話對我很受用,因為我碰到事情總是想要解決才放得下心,不然頭腦裡就會一直在問題裡打轉,如果剛好情緒低落,我下得判斷通常是消極、悲觀、放棄、離開等等想法,但其實有些問題往往在不同時間點就自動消失了,所以白花了心思,反而可能讓事情變複雜 。
  想清楚了,才明白離不離開並不是重點,重要的是安住自己的心,否則到哪裡都一樣,永遠看到單位不好的一面、永遠都想逃離一份工作、一份愛情,甚或婚姻、永遠都適應不良;所以當我們可以坦然面對各式各樣的環境、能肯定自己的能力、發揮自己的潛能、放大自己思考的格局、學到做事的方法、待人處事的技巧、交到知心的朋友等等這些就是我們得到的人生寶物;人生有許多選擇,不要輕易放棄、也不用過度執著,有適合妳的工作機會不需猶豫,人生到處是轉機,都是磨練心智之處。 如此「失去」將會是一種泰然與坦然,「失去」之刻不遺憾,而是邁向新旅程的意義--「失去」是「獲得」,「獲得」更要珍惜;也透徹人生無絕對、凡事無常,所以盡心後要懂得放下。      
  江琳
 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