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摘自中正文化中心網頁 |
來看看中正文化中心的節目介紹如何描述~
「2010華山藝術生活節」前衛視野 –《女僕》戲曲小劇場
權力慾望是上了癮的春藥,
階級對立是解不開的謎題,
現實與內在是止不住的衝突,
〝我要如何成為妳〞?看女人對辯的舞台。
本劇曾為2005年國立中正文化中心「新點子劇展」節目,
2010年重製法國劇作家惹內原著搬上戲曲舞台,創作戲曲的前衛想像。
創立於2001年的戲點子工作坊是一致力開展當代戲曲無限可能的創作團體。
原著:尚˙惹內
翻譯劇本:蔡怡怡
改編˙導演:張旭南
我也藉此機會重溫劇本並跟大家介紹這位頗受爭議的法國作家。
法國作家尚.惹內(Jean Genet)簡介
尚.惹內生於1910年,一生頗富傳奇色彩,他13歲離家,開始冒險與犯罪之旅,15歲入獄,18歲入伍,後來逃兵。之後,惹內偽造證件並流浪歐洲各地,多次犯下偷竊罪入獄。在獄中,惹內開始創作詩及小說。1944年因沙特、紀德、尚‧考克多(Jean Cocteau)等文藝界知名人士聯名請求而被免除終身流放的刑罰。他晚年熱中於美國黑豹黨及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等社會運動,1983年榮獲法國文學大獎,1986年逝世,享年76歲。惹內作品介紹及特色
惹內的創作深受他自身經驗與人格特質影響。1947年,尚惹內發表第一齣劇作《女僕》(Les Bonnes),並即獲得七星詩社獎,他共發表過7部劇本,其中《陽台》(Le Balcon)、《黑人》(Les Negres)及《屏幕》(Les Paravent)是較為人熟悉的作品,英國已故知名戲劇評論家馬丁‧艾斯林(Martin Esslin)將惹內的寫作風格列入「荒誕派劇場」(The Theatre of the Absurd),除劇本外,著名小說有《竊賊日記》(Journal du Voleur)、《繁花聖母》(Notre-Dame-des-Fleurs)及《玫瑰奇蹟》(Miracle de la Rose)等,其中《竊賊日記》及《繁花聖母》在台灣亦有翻譯版。惹內作品裡的角色全是社會邊緣人物或是被社會遺棄的人。這些三教九流用原始的慾望追求與頹靡的反社會作為去抗議、抵制世俗社會的價值觀,同時惹內也無畏的宣示著:我是賊、我卑微、我犯罪、我是同性戀,而且我樂於此道,我將你們世俗所謂的「醜」化為美,納入我崇拜的詩意王國裡,將你們認為的冒瀆、噁心、罪惡及病態的人性建構在我自成一家的美學體系裡。
惹內戲劇裡的小人物在現實困境裡無能為力,只有藉由瘋狂的幻想、著迷地重複假扮遊戲,戲中虛幻的暴力跟死亡儀式表達了痛苦、反抗、爭取自由的慾望,並創造一個新的視野---反主流文化、絕對的無政府無階級主義以及可以解脫的世界,這即是戲中人物的內心呼喊,也是惹內在他特殊的人生經歷下所創造獨一無二的投射美學。
惹內在戲劇中一再重複使用"角色雙重"、"鏡子的影像投射"、"戲中戲"、"儀式"、"暴力"與"死亡"等手法去讚揚實質不存在的假象,一切是如此虛假,但又真實,而在一切假象中,我們似乎又看見這社會的依附、荒謬、矛盾下的真實。惹內作品中既虛且實、由實而虛的「雙重性」動搖著觀眾對真實世界的既定想法。另一方面,你可由尚惹內對自己戲劇的描述:「一場虛無的慶典。」試圖理解劇作家對當代戲劇的詮釋,去看他如何使用影像和語言來呈現他所謂的「虛無的慶典」。
<女僕>故事簡介
服侍貴婦「夫人」的兩姊妹蘇朗芝跟克萊兒,趁女主人不在家的時候,偷偷披上女主人的華服珠寶,扮演起貴婦呼奴喚婢的角色遊戲,從戲中戲的劇情,我們漸漸得知兩人不幸的遭遇、對現實的不滿和鬱悶、對女主人愛恨交纏,更發現她們曾寫檢舉信誣告女主人的愛人使他身陷牢獄。 隨著兩姐妹得知女主人的愛人出獄和夫人返家等一連串外來干擾,兩人的幻想世界被擾亂;幻想與現實激烈衝突下,兩姐妹的精神越見狂亂、亢奮。最後在克萊兒企圖毒殺夫人失敗後,克萊兒決心實踐幻想中最崇高、神聖不可侵犯的高潮一幕---死亡儀式︰克萊兒換上華服最後一次擔演夫人的角色,接過由蘇朗芝親手遞上的毒茶,一飲而盡。
<女僕>劇本思考
女僕的假扮模仿及想像顯露「瘋狂」其實是人性中的一部分,就如傅柯所說:「人因瘋狂而完整』。在兩姊妹蘇朗芝跟克萊兒的假扮遊戲與華麗耀目的想像裡,正邪兩極翻天覆地,但克萊兒在這齣戲的最後是犧牲或是解脫?
隱藏在兩女僕看似荒誔、 超越日常、歇斯底里的劇情之下,惹內對個人身份、性別、社會階級和犯罪等議題的質問,統統搬到抬面上,當你在欣賞惹內的作品,你也許可以自問:所謂的倫常、所謂正確的道德觀就是真的正確嗎?還是只是一大堆標籤或是箝制靈魂的枷鎖?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