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/08/2010

桃花源


圖-王舒(奧地利、德國藝術教授)
一位長輩說:「台灣人就是很聰明。」他開始描述他們家鄉口耳相傳的故事。在台灣經濟起飛的奔騰年代,製造業工廠一間間如雨後春筍林立,工廠污水流入灌溉的河圳,他住的農家也不例外,於是稻米被驗出有嚴重鎘污染,縣長要求農民休耕,農民反彈、抗議,縣長實在很聰明,於是補貼休耕戶每月領3000元;以前每年種田雖然只有10萬元收入,但這10萬元收入用處可真大,因為下一年的肥料和種子全靠這筆錢,農夫靠天吃飯,有時連這筆微薄的收入都因為颱風做大水而泡湯,幸好他們自己種米、種菜、種果樹,生活也還勉強糊口,但休耕政策一頒,一年領3萬6,情況更加淒慘,家境捉襟見肘,地主後來把田地賣了,他們家世代佃農,再也沒田可耕,兄弟只好一個去當職業軍人,另一個去工廠上夜班養家人。
這些田地賣給誰? 縣長實在很聰明,找了不少親朋好友當人頭買了這工廠附近那一大批休耕土地,再將農地改劃為建地,聽說後來利益沒有擺平,這縣長被暗殺,這些人頭拿了好處,互相掩護,命案成懸案至今。
人真的不要太聰明,聰明到把自己的命都送掉。而當年還是小伙子的長輩看似無路可走,所以去了工廠上班,有時工人就在旁邊喝酒、罵髒話、划酒拳、累了倒頭睡覺,有時深夜空空盪盪的廠房只有他一人,他不禁問自己:就一輩子全身汙黑守著這些不能停止運轉的機器嗎?他定下決心回到學校繼續學業,咬牙上夜班,一有空就老老實實拿起書本一課課背誦,終於讓他考上師範公費生,從此人生豁然清亮。
長輩話鋒一轉,吟道:「晉太元中,武陵人,捕魚為業,緣溪行,忘路之遠近;忽逢桃花林,夾岸數百步,中無雜樹,芳草鮮美,落英繽紛;漁人甚異之。復前行,欲窮其林。林盡水源,便得一山。山有小口,彷彿若有光,便舍船,從口入。..」 陶淵明的「桃花源記」,漁人划船不經意進入了和樂隱密、安詳幸福與世隔絕的天地,漁人離開後,用了心機,一一做記號,回到喧囂塵世,循原路想再探尋世外桃源,復不可得。
聰明的人若真到了桃花源,想到的是精算與交易--如何把好山好水化成口袋的錢、如何讓這些桃源中人聽命於他;聰明的人到了桃花源可能夜夜失眠,擔心即將到手的大富貴被其他競爭者或財團發現怎麼辦?  此桃花源已不是仙境中的桃花源。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「芳草鮮美,落英繽紛…黃髮垂髫,並怡然自樂..」
能探訪陶淵明筆下世外桃源的人是「漁」人--「愚」人為敦厚,領悟平淡不膩滋味的大智若愚之人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