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吳在43歲那年被公司行銷部經理惡鬥,而黯然離開了股票即將上市的公司,原以為小吳即將苦盡甘來,一起打拼20年載的創業夥伴是董事長,好歹也該給小吳執行長或總經理職務吧! 誰知董事長卻相信行銷部經理所傳的小道消息,認定小吳跟競爭對手暗通款曲。
大家聚會一談到這事,都為他打抱不平,阿祥嘆了口氣說:「為什麼好人不一定有好報,而壞人也不一定有壞報?。」明華說:「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,不是不報,只是時機未到。」小林嗆聲:「明華,你也太阿Q了吧! 歷史上多少名人殺人如麻,還不是長壽善終?又更不必說,這些殺人如麻的偉人,也從不覺得心有愧咎。當權的人若認為天下是他的,自然他想砍誰的頭都行,而天下所見之土地大海、金銀財寶當然也歸屬於他,『皇帝』『王』想賞給誰,就賞給誰!。」
偷偷瞄著在旁準備火鍋料的小吳,把袖子挽到手臂上的他,正放下已切塊的黃澄澄玉米,火鍋的白濛濛熱氣襯著他微紅的臉頰,倒不見一絲難過。
小豐在旁應和:「若去讀『史記』伯夷列傳,司馬遷已經告訴我們,好人不一定會有好報,壞人也未必會有惡報,他點出子曰所云,『道不同,不相為謀』,亦各從其志也。有怎樣的抱負,決定了一個人的看法與方向,像司馬遷眼光、氣度跟別人不同,他懷有長遠的見識,立定志向要揚名後世,所以他所撰的史記,記載歷史的方式前無古人,並將敗寇如項羽或值得書寫的游俠刺客、卜卦之士、商人等都納入史書;磁場相同的物以類聚,司馬遷並不是善惡因果的推論觀,史記裡揭示『不是在上位的人就是英明,不是成功的人就是了不起。』 歷史從來就是分合悲劇、殺戮重複不斷的過程,看看歷代那些立下汗馬功勞的臣子或忠臣如何死的?而一生終持不悲不亢的文人又有幾個?能夠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向來比較多,但能夠共享榮華富貴的君臣幾乎屈指可數;是故智者清局勢,明瞭功高震主、鋒芒畢露必自毀,急流勇退,放權棄勢,如老子「道德經」所提:「唯有道者,是以聖人為而不恃,功成而不處,其不欲見賢。」更高境界者,如陶淵明筆下:「結廬在人境,而無車馬喧。 問君何能爾,心遠地自偏。」或如「歸園田居」之「戶庭無塵雜,虛室有餘閒。」
「大家別只顧著聊,飯菜趁熱吃,開飯囉,白飯久嚼不膩,一人一大碗。嚐嚐我今天煮的什錦湯,以湯代酒,團圓自在。」
入座圍爐,心情熱了,「聽諸君一席話,阿祥我終於明白,善人善報、惡人惡報不是重點,重要的是難得大家還能平安健康聚在一起,淡中知真味,聽了你們說的歷史,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皇帝不好當,危險性很高,且最常被親近的人陷害,所以想當皇帝的人一定得學會愛猜忌、懷疑。」
笑語盈室,塵心漸息,小吳不怨、不悲,風跡月影,過而不留;過而不留,則是非俱謝。
註:當我們讀史,吟千古英雄多風光之際,也該提醒自己,所謂的歷史,所謂的史實,都是勝者為王的當權在位者要求史家寫的,那歷史會寫戰敗者的正面形象嗎? 史家為了自己跟家人的頭顱與飯碗,也未必書寫公允無偏頗的的歷史啊! 而當大家把生活中所見所聞、沒有遵循原則與制度的作法都視為理所當然,難道就正常了嗎?浸潤於習以為常的「正常」環境中,我們已經被改變了而不自知,已麻木、已被同化了的「自我」才更讓人沈重!
12/15/2010
隱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