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/10/2012

肯定

最近回鄉下碰到一位長輩,他說他被邀請去當評鑑委員,我一聽到評鑑,馬上痛苦的回答:「我也剛忙完評鑑,只是我們是被評的單位。」每年到這時候,聽到評鑑、績效,馬上長過敏疹。長輩說,他去私立大學,好多學校老師看到他來,都很高興。他又繼續說:「私立大學的資源非常少、非常有限,但卻被要求跟國立大學產出同樣標準的績效,若以比例換算過來,某些私立大學往往更有效率;相較之下,這些私校的教師更需要鼓勵,所以我就多鼓勵他們,他們也越有動力貢獻在教學、服務上,這不就是評鑑委員最終的目的嗎?」
這位長輩又說了一個故事,他說,有次上級機關找了一個企業的老闆來為學校做評鑑,有個數據是學校師生對於校長的管理能力打了接近100分,那位企業家委員當場直接問:「這成績怎麼這麼高?是作弊的嗎?」長輩回答:「那個數據是教育部的調查,不是學校內部自行的調查。」委員的一句「作假」問話及標籤,不僅否定了學校經營者的努力、也否定了老師學生對於這個學校的認同與凝聚力,也否定了教育部調查的公開公平性。
長輩平靜地說著經營學校的這些事,一個操浪的舵手,很多不為人知的努力與辛酸,臺灣很多角落裡,因有這些默默踏實付出的人,持續地方深耕、教育學子,他們或許不若政客舌燦蓮花,但更值得我們的掌聲。

0 意見:

 
template hacks by: [ METAMUSE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