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溪, 2012 |
摘要:本文聚焦於地方文化館、平溪天燈節慶與地方意識,並以平溪的公營菁桐礦業生活館及私營臺灣煤礦博物館為案例,透過文獻分析、深度訪談及現場參與觀察,針對「地方文化館參與節慶」、「地方文化館與地方意識」及「節慶與地方意識」等3構面進行分析,探討地方文化館與地方意識的關連。
在「地方文化館參與節慶」構面,公營菁桐礦業生活館在平溪天燈節期間是政府運用的行銷據點,臺灣煤礦博物館因位置及節慶交通管制,涉入平溪天燈節活動較少;但此二館均利用公私協力的方式,進行與地方特色相符的展示與活動,且皆期盼政府給予協助。
在「地方文化館與地方意識」構面,地方居民認為公營菁桐礦業生活館跟地方生活的連結可以再強化。臺灣煤礦博物館因對地方事務的創發與投入,提供在地人就業機會,給予在地學生免費體驗學習機會,地方人士給予認同跟肯定。
在「節慶與地方意識」構面,地方意識與節慶互有增強,透過籌辦平溪天燈節,地方人士與民間組織累積了「由下而上」、「自立自主」及「居民參與」推動在地文化的能量,平溪居民地方主體意識強烈,對於地方建設方向有較一致的共識,當地發展尚未因節慶而過度商業化,外來商家數量甚低,老街、生態仍保有地方特色;故地方文化館應凸顯其經營特色。
綜上,地方文化館若要能得到在地認同,其發展策略應開啟當地對於其形成過程的興趣與重視,朝在地認同之生態、文史議題方向努力,型塑有別於其他地方文化館之特色,並帶動關心地方發展之在地人士長期投入,產生情感性的連結與歸屬感,進而促發由下而上的認同與支持力量。
進一步對照自由主義和社群主義的文化政策觀,則可發現地方文化館建置精神乃是社群主義,政策目標設定以逐步從文化硬體建設到地方人才培育、地方文化休閒遊憩產業轉型為地方文化的育成中心,並打造「地方文化生活圈」;地方文化館政策核心內涵皆是為地方民眾而存在,並以地方人才培育與地方文化館永續經營為目的。
然而本文提出社群主義有其政策盲點,與在地觀點之間常有落差;而地方人士長期參與地方發展,較能屏除個人本位主義,並以地方永續發展角度思考,故社群主義的政策若要能落實,政府仍應與這些參與地方發展的在地人對話,才能真正瞭解當地需求。整體而言,減少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的差距,有助於長期的政策推動、地方發展及社會融合,這即是國家企圖到地方意識凝聚的一項重要過程。
全文已刊登於博物館季刊第27卷第1期,http://web2.nmns.edu.tw/PubLib/Library/quaterly_c.php
誌謝:誠摯感謝當地受訪者在百忙之餘的熱誠協助,及2位匿名審查委員的費心審查,並予寶貴指正意見,使內容更臻完善;另感謝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處長吳祖勝博士,以其在文化及博物館界之豐富學養與經驗,提供筆者對於經營博物館不同面向之瞭解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