禮尚往來是恆久不變的社會習俗,有人的地方,就有送禮這件事。
中秋節前,婆婆打電話來說要寄柚子給孫子吃,還說要多寄幾箱讓我分給同事,我當然感激不盡地道謝,每到中秋,我總是不知道跟大家分享什麼節慶好康,因為同事年紀大,很多人都有糖尿病、高血壓,買月餅會害了大家,老實說,我相信一定很多人就直接"轉"出去送給別人吃。本想買香腸讓大家在中秋節烤肉用,但又聽營養學家說,香腸有亞硝酸鹽成分,對健康不好,最後柚子勝選,有纖維又有水份又沒有太多糖份,擺上一段時間也很好吃。
接著,婆婆又說:「我也寄了一箱給妳媽媽,跟阿華的叔叔,去年我只有寄給妳媽媽,妳媽媽還幫我拿去給阿華的叔叔,實在不好意思,等下妳記得打電話提醒妳媽媽不用拿柚子去給阿華的叔叔。」
天啊,老媽也真天才,忙到糊塗了!她到底是做她的人情?還是也把婆婆扯下水?
我的腦袋開始出現模擬題,若媽媽是跟叔叔說:「這些柚子是阿華媽媽從南部寄來,我拿幾顆過來跟你們分享。」那叔叔心裡會不會想:「阿華的媽媽怎麼只有寄給親家母? 就沒寄給自己人?」本來媽媽只是想做好人,話中沒別的意思,但話到別人耳裡,立場不同,可能就有不同的解讀,可糟了。
若媽媽只是說:「中秋節到了,我拿柚子來給你們。」不要把婆婆送柚子的事扯進來,反而單純得多。叔叔收到柚子,反而有「在地親」的欣喜。
若媽媽只是說:「中秋節到了,我拿柚子來給你們。」不要把婆婆送柚子的事扯進來,反而單純得多。叔叔收到柚子,反而有「在地親」的欣喜。
送禮說話還真是一門學問,有次我拿了一盒巧克力給弟弟,告訴弟弟:「你若約到了想追的那個女生,你就順便把巧克力帶過去,你可以跟她說,『這是我姊去香港,在機場買的瑞士巧克力,我姊叫我來看妳時拿來給妳品嚐。』」弟弟一離家,我馬上後悔了,又打電話給他:「弟,我覺得剛那種說法不好,感覺好像送禮送到了,但無法感動女生,又感覺你是萬事聽姊姊話且沒主見的人,我看你還是把剛那句話改成,『上週末我陪家人去逛百貨公司,一看到精緻香純的瑞士巧克力,就想到妳,所以特別選了一盒送妳,妳吃吃看喜不喜歡!』」
上面的說法是不是會讓這份禮物更特別呢?。若那女生不喜歡吃巧克力,至少能感受到送禮的那份真誠,這不就是送禮的最大目的---收到對方的祝福與心意嗎?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